当前位置:铅笔文学网>历史军事>唐朝那些事儿>第2章【李克用2】

第2章【李克用2】 (1 / 5)

往坏处想、就算不会受到“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的待遇,不定哪一天惹天子不高兴,被发往漠北的苦寒之地去任职……想到这里、仆固怀恩的心在不停地颤栗。新奇中文.xiniqi.“不行”!他不由自主地叫出声来,这声音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显得格外的沉闷,把帐外的卫兵也给惊呆了。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了“养寇自重”的真谛。

第二天、正准备入城去改编叛军的政府军诸将李光弼、李抱玉、辛云京等分别接到仆固怀恩的命令:“各地已投降的叛军将领各保留原职,政府军各将领停止接收降兵,维持现状,等候中央的指示。”

李抱玉等将领不服,把他告上了中央,仆固怀恩也紧跟着上诉。不久、朝廷的诏书贴在了各地城门楼的墙上,上面写着:“东京及河南、北受伪官者,一切不问。”不用问、仆固怀恩赢得了这场官司。

这样、所有叛军的节度使又都堂而皇之的当上了大唐政府的节度使。代宗天子李豫绝对想不到、正是他这个草率的决定,使河北的成德、魏博、幽州三镇不久便成为藩镇割据的祸乱之源,贻害大唐达一百四十年之久。

长期以来、人们对藩镇割据都深恶痛绝,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在搞割据,就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说所有的藩镇都不是好东西。

著名学者张国光先生在他的名作《唐代藩镇研究》中,将藩镇分成四大类: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东南财源型。我觉得这样的分类是十分中肯到位的,下面我试着对专家提出的这四种类型,分别作出我自己的解读——

一、河朔割据型:从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乱后,藩镇的数目急剧增多,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是大唐的皇帝们太过于厚道了,太不为自己的千秋大业着想了。委任了这么多的节度使,其中竟没有一个是宗室子弟,以至于在朱温大逞淫威之时,没有一支宗室武装以赴国难。

藩镇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任用叛将为河北地区的节度使。

2、默认朱滔、李希烈部下的降将自立为留后(即预备节度使)。

3、在剿灭黄巢的过程中。任用其部下的降将为节度使。最糟糕的是把地处中原的宣武镇给了朱温。

4、但凡在平叛或其它领域成绩突出者,朝廷都给他个节度使当当。

从公元763年至884年剿灭黄巢时止,在这一百二十余年里,搞割据的藩镇基本只局限于河北地区。全国其它地区并无割据现象。当然中原地区也发生过朱泚、李希烈、吴元济等反叛事件,但那就像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的“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可以不计。

在剿灭黄巢之后,由于朝廷错误地遏制了李克用的势力,使朱温的势力一家独大,天下藩镇无一能与之匹敌。这才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