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文学网>历史军事>唐朝那些事儿>第十六章【唐明皇16】

第十六章【唐明皇16】 (1 / 4)

张再接再厉,提出下一个建议,他:

张于是装出好人的样子,对张嘉贞:

“我们俩同朝为官,虽然有些政见不合,毕竟是因为立场不同,无可厚非。∮頂∮∮∮,..今天这件事的相关资料已经被呈送到御史台,很快就会有人出面弹劾,到时候你很可能会被牵涉其中,不如明天你就素服(穿白衣,表示自己有罪)面圣,在御史弹劾前先自首,这样可以减轻你们兄弟俩的罪责。”

张嘉贞一下子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就同意按照张的办,果然皇帝减轻了兄弟两人的罪责,张嘉贞被外派到幽州(今北京市南方)去当刺史。

张这下“当鬼还抓鬼”,自然十分高兴。在扳倒张嘉贞后,张不久就当上中书令,在名义及实质上,都成为首席的宰相,短期已经没有人来挑战他。

再谈到宇文融,他在“检田”“括户”成功后,不但官升数级,而且一下子就成为朝中群臣人人欣羡及侧目的对象,这一,张是看得到的。

但张这时候并没有把宇文融放在心上,因为张骨子里根本就瞧不起宇文融。

首先,宇文融连科举都考不上,对张这个应举中式第一(相当于考了状元)的人来,根本就是个暴发户,只不过凭着能帮皇帝捞几文钱才做上五品官的位置,何足道哉?

这种心态就像北大清华的高才生,看到民办大学毕业的人,骨子里自然就会有抹不去的优越感一样明显。

另外。从实际的层面来,张此时也需要于文融的配合。

前面提到。张提议裁减边防军二十万,然后把府兵改称募兵。得到精锐卫军十三万。

以简短的算术来看,减掉二十万边防军,卫兵募集十三万,少养七万士兵,这样国家负担似乎减轻了?

实际上,账不是这样算的!减掉的二十万边防军,是征召来的,不打仗的时候,国家是不会供应军饷的。他们要自耕自足,国家花不了太多钱。

而募集的十三万士兵,可是货真价实的职业军人,他们要吃饭,要军饷,连武器装备马匹,都是要由国家供应,而原来的府兵,这一切都是要自备的。这可不是我瞎,同样看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可见都要自备,至于为什么没有买刀枪。买弓箭,我猜花家老爹原来就有吧!

所以。张的这个建议,虽然减轻了军籍户的负担。但国家财政的支持肯定是增加不少的。对此,也许皇帝李隆基当下不是很清楚,张自己肯定心知肚明。张自己挖了这么大的一个钱坑,当然需要宇文融的配合,来帮忙补坑。

所以张此时决定对宇文融采取表面拉拢,暗中防范的策略。

(连载更新)

张的做法是,他让自己的亲信李澄到宇文融下面当判官,协助宇文融执行括户的的政策。一方面示好宇文融,一方面其实也是在宇文融那儿安了一根钉子。这个李澄是谁呢?是张妹婿的女儿的老公(关系好像有复杂,但也很容易理解啦!),而且张在当天兵军节度大使的时候,这个李澄就在其幕下,因此可是比较铁杆的心腹。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