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文学网>历史军事>唐朝那些事儿>第十三章【唐明皇13】

第十三章【唐明皇13】 (1 / 5)

于是,引起非常大的怨恨。(坦白,宋璟这样干是严重违反司法程序正义的)

他们不满,但是在正常管道下无法表达。碰巧这时候发生旱灾,而民间传是因为旱魃的出现,而旱魃出现又常常代表有冤狱,所以就有人想出这么个子来让皇帝知道。

有一天,李隆基在看戏时,戏上的演员突然扮成旱魃的样子出来,这时只见戏中的丑角问他:

“你怎么出来了?”

“是因为相公(唐称宰相为相公)的缘故啊!”扮演旱魃的演员这样回答。

“怎么回事啊?你给我讲清楚!”丑角又问道。

“现在有三百多人被羁押在狱中,有冤难伸,我这个旱魃也就不得不出来了!”

李隆基听到,心念一动,叫人去调查了一下,确实有这么一件事,于是对宋璟开始不太满意。

而不久后,宋璟跟苏颋两人又上疏请求严格禁止恶钱流通。因江淮一带恶钱最为泛滥,所以宋璟派监察御史萧隐之前往,严格取缔恶钱,要求不准使用。萧隐之前往后,雷厉风行,激烈打击恶钱的使用,结果让当地市场的商业几乎停止运作,不但打击富豪商人,市井民也深感不便,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反对的声浪不绝于耳。李隆基于是贬谪萧望之,并让宋璟跟苏颋下台,宋璟转任开府仪同三司,苏颋转礼部尚书。

事实上恶钱在历朝历代凡是有铸币的都会发生,西汉的五铢钱的恶钱据轻薄如纸,被戏称为“荚子钱”(意思是指跟豆壳一样轻)。但是唐代确实特别严重。那恶钱是怎么产生的?

(连载更新)

司马迁货殖列传有一段话,可以明商业市场的本质: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这段话其实很像亚当斯密斯(adamsmith)在国富论提出的,市场是一支看不见的手。透过“它“自然的运作可以让经济最有效率;每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时,社会也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恶钱为什么会产生,是因为货币铸造的权利被收归国有,民间不得自行铸造,盗铸货币既然是违法的,那索性偷工减料盗铸成分不足(铜含量不足)的钱币,利润更大。

其次,唐朝在开国近百年后,长期的和平使得经济发展加速。交通的便利及长江以南的大幅开发,让商品经济大为发达,交易需求大幅上升。根据货币理论,在流速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跟交易的总数量呈正比,当商品交易大幅上升时,货币就会不足。货币不足,恶钱就会被容易被接受。跟正常的货币一起被使用。

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拿到好钱的人会把好钱收藏起来。而只把坏钱拿出来使用,所以一段时间后市面上会都是坏钱在流通,那怎么办?没关系,一段时间后,百姓都知道恶钱是比较没价值的,好钱是比较有价值的,好钱恶钱就会产生一定的交换,所以恶钱其实对民间影响不是那么大,时间久了,盗铸恶钱的效益就会下降,最后就会趋同于材料+铸造费用,没有太大的利润可图。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