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文学网>历史军事>混在大唐>第四百四十五章 帝王之路(十六)

第四百四十五章 帝王之路(十六) (1 / 4)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没有得到女皇召见,所以武柲也不敢冒然前往,毕竟若如此前去探视,这就很明显暴露了自己在她身边有亲信。如此明目张胆安插亲信的做法,那无异于找死,若再暴露了目的,那就是无知了。

如此,武柲便继续说道:“诸位臣工,本王想问诸位一个问题,君、臣、民,谁为最大,谁次之,谁为末?”

顿时,诸臣你看我,我看你,竟无人回答,武柲正要叫人回答,娄师德站起身,拱手道:“殿下,老臣为官三十余载,又常在边关州县,深深明白百姓的力量是何等得紧要,故而老臣认为,民为大,君次之,臣为末。”

武柲点头道:“娄相此番依据,颇有道理。谁还有不同意见?”

吉顼顿时躬身,道:“殿下,臣虽为官时日短暂,也不过几年,但臣一直在京师,知道朝廷若有一位开明而励精图治的君王,当是天下臣民之福,故而臣以为,应该是君最大,民次之,臣为末。”

武柲依然点头,说道:“吉中丞此言也深有道理。谁还有不同意见?”

豆卢钦望为右相,若再不发言,显得他成了摆设,于是便躬身道:“殿下,一代贤明的君王固然是天下臣民之福,但君王毕竟是一个人,还需要有能臣干吏才能使朝廷运转顺畅,才能使君王的意志准确无误地传达到各州各县,那么臣以为。君为先,臣次之,民最末。”

武柲依旧点头。说道:“豆卢相之言很有道理。谁还有不同意见?”

诸臣见宰相们一个个发言,于是议论之声便再次响起,只是比之适才的吵闹,多了份理智。

不多时,诸臣你一言,我一语,便讨论起“君。臣,民”孰重孰轻。武柲也是大为感叹,古人的智慧,是不可轻易下结论的,平时沉默。那只是缺少一个时机,缺少一个引导者。那么他,武柲,将会是那个引导者吗?

诸臣的为官之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识也不同,那么思考问题的方式便不一样,更进一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除了娄师德等三人的结论外。还有君臣一体之说;还有君为最大,臣民一体之说等等。

但不管怎样,没有人把君放在最末。武柲明白,即使是开放如这个时代,君的地位是最为崇高的。

于是,武柲说道:“诸位臣工,所说皆有道理,都有充分的理由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就这一点来看。本王很欣慰,让我看到了你们是在为这个朝廷着想。是在为我大周朝呕心沥血。”

诸臣几乎异口同声地躬身说道:“是殿下教诲,臣等不敢居功!”

武柲一阵腹诽,这些个臣子啊,还是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总是想做一个谦谦君子,美其名曰,谦虚是一种美德!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