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文学网>历史军事>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第271章 中日关于一战的较量(上)

第271章 中日关于一战的较量(上) (1 / 3)

复辟虽然历时仅仅十二天,但却是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场复辟直接导致段祺瑞的复出和直、奉系两大军阀的崛起,更将民国以来的两大法统(孙逸仙和袁世凯)统统彻底打翻。此次复辟之后,北洋集团的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复辟后段祺瑞与冯国璋之间的兵戎相见,使得自民国成立以来的“总统府”“国务院”之间的争执最终付诸武力。以张勋复辟为界限,民国成立以来“内阁制”与“总统制”、北洋集团与皿煮党派(革命党人)的制度之争、政见之争,演化为赤|裸裸的力量博弈和军事较量。

对张汉卿有利的是,在他的一连串动作下,东北政局比正史上更快地倒向张作霖。现在的张作霖,俨然作为整个东北的代表,一个独|立于其它政治群体之外的奉系,呼之欲出了。

因张勋复辟而号召护法,广东省长朱庆澜邀孙逸仙赴粤,程璧光海军独|立,载孙、唐绍仪、汪兆铭、伍廷芳等人南下广州。抵达广州之时,段祺瑞正“再造共和”,拒绝恢复被张勋废止的1913年选出的国会。这样一来,国民党员居多的国会就彻底歇了菜了。所以孙逸仙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

段祺瑞要武力统一,军事征南方都是要花大钱的,钱从何处来呢?只有借款一途。当时因为欧战激烈,英法无力借款,日本遂乘机而入。段祺瑞这时亦想借日本的支持达到他征南和统一的迷梦,因此他重用曹汝霖,请他兼摄财政总长。因为曹是著名的亲日派,段祺瑞后来为国人攻击卖国就是这一期间铸成的。

此时的中国民间,对于日本的恐惧和敌视是并列的,从对二十一条的反应可知。段总理深知自己的声望和当初的袁大总统还是有点差距----至少在袁总统手里北洋派还没分解成直、奉、皖等。连袁大总统都不敢做的事,要是自己堂而皇之的向日本借款,而答应了一些见不上台面的条件,直接就坐实了卖国的指控。

既然需要大义的幌子,重拾当初加入一战的大义就是个很好的幌子。

数年前的1914年7月,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还是不参战?如参战,参加哪一方作战?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中国一开始选择了置身事外。

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看,中国保持中立是很自然的选择,符合中国的国情。一是战争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无论德奥还是英法,都无所谓人道、公理,他们都是侵略中国的强盗,中国没有必要为列强效力,况且参战对中国并无直接的好处。二是中国力量弱小,没力量加入任何一方作战,也没有力量制止任何一方在中国的胡作非为。三是畏惧与西方列强的战争。近代以来,中国在反对列强入侵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一次次挫折,一次次丧权辱国,使中国人对西方列强有一种潜在的恐惧感,避之唯恐不及。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