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文学网>历史军事>工业中华>第119章 太政官的对策

第119章 太政官的对策 (1 / 7)

对于整个日本商界来说,大阪商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群,在日本教科书上是这样描写——大阪商人特有的向往自由和努力进取的气质而这些所谓大阪商人的努力进取,只不过是通过国内的纺织业的产业化,进而掠夺身旁那个沉睡大国的财富而已。

但是这一切在去年就成为了终结,东方的大清国似乎一夜间就造就了纺织产业化,那块巨大土地上的原料可不是弹丸之地的日本能比拟的,很快三井财阀只能接受近百万两白银的损失,以及大批棉布的积压的现实,黯然逐步推出那里的巨大市场。

不过在内务卿伊藤君的直接干预下,棉布、棉纱得以向南亚的那些地方转运销售,但是原本希望建立在掠夺清国原料基础上的工业化纺织业却依然遭受了突如其来的重创,三井财阀下属的十家纺织厂,目前能正常运作的不过两家。

而通过清国当地采购棉花、丝绸原料的行动,却遭受了空前的压力,那些中国商人都有很庞大的地域关系,沿海诸省的棉花、丝绸都被牢牢的控制在他们手中,而上海洋行的生丝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在这种原料高价格的压力下,即便是想进行采购,那也要考虑到进行加工后是否存在利润的空间。

三井财阀才刚刚元气大伤过,那里还有胆量继续尝试,就算是大掌柜三野村利左卫门有心一搏,内务卿伊藤博文那边也肯定会有意见的,毕竟国内的经济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而不是巨大的波动,为此三井家已经决定出售几家纺织厂给其他有意参与经营的财团,当然价格只能是白菜价啦

而因为三井家纺织业上的巨大挫折虽然不至于影响到生存,但是纺织厂的倒闭,又直接导致了更严重雇工纠纷,在日本社会产生了一些动荡的风波,好在官府出面后,三井家的财政状况逐步好转,这场日本纺织业的危机暂时算是熬了过来。

但是刚刚缓过一口气的日本纺织业,从这一年的六月起,再一次陷入了一场新噩梦之中。

设立在各地的西洋商行,仿佛与上次的棉布价格战一般,一夜之间就能提供成品的衣服供城市里的平民选购,这些衣服有着各种规格,而且设计式样显然是针对日本人而设计的,虽然未必每一件量身定制,大大小小两三种型号,但是胜在价格便宜。

但是,只要稍具价格观念的人,都能轻易推算出购买本国棉布,然后经过制作后的大约价格,至于这些衣服是不是完全合身,在相差50的价格优势面前,都变得无足轻重起来。

这第一批成衣出现之初,就有一些和西洋商人关系不错的日本本土商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大批量了购入了成衣,然后转运到其他相对内陆的城市进行销售。

而率先受到冲击的并非是三井财阀这样的大型棉布、丝绸生产商,而是那些小型的棉布加工作坊。佐藤家是大阪都岛町最有名的制衣作坊,这里邻近港口洋商的聚集区,方便想洋商购买各种新奇的衣服饰品和金属钮扣,这也是佐藤家一直来在大阪颇具名气的原因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