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溺爱式宠孙 (1 / 3)

该说的都说了,朱棣不答应,他们也没办法。

不过好在,朱棣的来信增加了朱樉和朱棡的紧迫。

在朱棣的信送到没多久,朱樉朱棡的信便先后到了。

在信已送到朱大福那里的时候,朱樉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冲着送信心腹满是震惊,问道:“你说什么?老四去信是拒绝,并非答应的?”

送信的心腹不敢胡说,只能道:“是,是二太孙亲口说的。”

确定下来,朱樉感觉自己是上了朱棣的当了。

你拒绝就拒绝吧?怎还非要装模作样的去封信,这不是坑人吗?

朱樉沉浸至于,转而问道:“老三是答应的吧?”

朱棡若再拒绝了,那他还真就得再想想其他办法了。

那心腹道:“应是答应的吧,小人去的时候,正赶上晋王的人也过去,二太孙拖我们转告两位王爷,定要齐心协力扫除奸人当道,护佑社稷江山。”

既是当着双方送信的人说的,那事情可就八九不离十了。

...

某种合作既已达成,总该是有所行动,不能只靠嘴上说说的。

陷害比拼什么都已用过了,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也就只能再想其他办法了。

为了方便相互之间联络,三人还派出了固定的心腹用于联系。

这样就是朝廷有律法规定,在外藩王没有旨意不可擅自离开封地,不然的话,朱樉朱棡早就串联着上门联系了。

毕竟,即便遣出心腹联系,很多东西总还是传达的有些欠缺。

商量来,商量去,谁都不愿出大力气。

就目前情况来看,他们自己行事,都比三人合作使出的力气大。

既然三人都不愿出力,那就只能再寻求其他办法了。

不过,他们耽误的时间越久,朱大福那里的收益也就越大。

随着兴明学堂的名声打响,更有甚者甚至从国子监退了学转而去了兴明学堂。

现在的国子监不同于明朝后来。

地位虽差不多,但这个时候国子监的那些监生都是以真本事进入的,即便作为监生时就已有希望为官了。

但这丝毫不是这些监生的目标,他们有学识,有担当,很多人都记着启蒙时的初心。

除圣人说教的那些忠孝节义外,他们更想能为国为民做些什么。

所以当觉着兴明学堂除却教授他们该有的忠孝节义外,还会教授他们些造福于天下的本事,没多加任何考虑便去了兴明学堂。

见识增加,认知也就多了。

这种情况下谁若是还叫着说那兴明学堂所教授的不过都是些奇技淫巧,那真的与傻子差不多了。

谁若再说这些,去你家瞧瞧,你家一处避雷针都没安,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