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3)

这次完全不用思考,孔圣人直接了当的说道:“此必非我华夏子孙!”

“是的,他们是糙米人。”

江逸说道:“后世目前最强国,华夏要在某些方面超越它,还有一定的距离。”

谁知,孔圣人听后非但不以为然,还欣慰的看向江逸:“后世可以坦然承认彼此之间的差距,这很不错!”

“人贵有智,其智不仅仅是能够知晓自己强在何处,该如何应对,更是能够识人之长,知己不足,正如我与你的这番交流。”

“我这一生,自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自觉好学者为当世之最,但博学者,却从不敢妄称第一。”

“我虽年长于你,却依然可以不耻下问,博而好学,后世也应当如此。”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后世务必要明白一件事。”

孔圣人严肃的看着江逸,语重心长。

江逸回道:“还请夫子教诲。”

“学习并非是被融合!”

孔圣人斩钉截铁道:“后世切记,学习,是要将别人之长处融汇于己身,而不是学了之后就成为了他们。”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第一思,就是要明确的知道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在何处。”

“第二思,便是要清楚的知道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之处,再便是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

孔圣人细心教导:“如果见了别人的长处就学,而忘记了我们自身需要的东西,便会容易迷失自己。”

“学之要,贵在于融合,融合别人身上我们所需要的长处,以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若是自己已有路,则不可盲目学之。”

“如习文之人在乱世,为了生存需学武,此为必要,则必当寻一高手讨教,如此遇到危险,若礼无法说服,则以德以武。”

“可若是一只兔子,非要学老鹰飞翔,非得凭借本身跃崖学飞的话,换来的结果则会是兔不成兔,鹰不成鹰,无以立足。”

“兔若想学鹰,则先当思考,自己应当提防鹰哪些长处,其薄弱处又在何处?”

直播间的观众们仔细的听着,他们发现这期在之后可能是需要反复去看的,圣人之言行似乎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细细去推敲。

尤其是他的教诲,里面像是蕴含了不少营养,又像是蕴含着一股强大的文明,似乎江逸真正在跨越时空,将这股圣人之智慧,横跨千年,寄予后世……

江逸将观众们可能问的问题在脑海中推敲,提取而出,问道:

“夫子在论及人与人时,并没有提到提防之语,为何在说兔子与鹰时,反而有所提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